财政贴息的财税处理 关于财政贴息: 财政贴息是指为了鼓励企业开发名优产品、采用先进技术,国家财政对使用某些特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为其支付全部的或部分的贷款利息[百度百科]。 当前企业融资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直接融资如发行股票,有间接融资如银行借款等,财政贴息主要用于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间接融资方式借入款项用于公司生产经营的行为。 01容易取得财政贴息的单位 1.科技型制造企业 2.高新技术企业 3.创投企业4.融资担保企业 5.医院等具备研发职能的事业单位6. 银行等金融机构 02医疗/医药/药械/设备行业财政贴息对象 1.精准医疗。重点支持生命信息采集、计算、分析等关键设备和配套产品,以及生命科学合同研发服务和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生命信息服务等。 2.医药领域。支持创新药、新型疫苗、原料药等 3.尖端设备制造。临床使用的医疗设备、康复照明网络系统、残疾人用品研发等。 03取得财政贴息,如何账务处理? 通常,财政贴息由财政拨款至银行或企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企业直接取得政策性优惠贷款贴息的,应当区分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和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企业两种情况,分别按照本准则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进行会计处理。 (一)财政将贴息直接拨付给企业 企业取得财政贴息,冲减财务费用。 举例:振辉公司通过a银行取得研发项目贷款1亿元,期限1年,利率4.5%,财政贴息30万元,企业已收到款项。 企业财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30 借:财务费用 -30 (二)财政将贴息拨付给银行 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的,企业可以选择下列方法之一进行会计处理: 1.以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按照借款本金和该政策性优惠利率计算相关借款费用。 2.以借款的公允价值作为借款的入账价值并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借款费用,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借款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递延收益在借款存续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冲减相关借款费用。 企业选择了上述两种方法之一后,应当一致地运用,不得随意变更。 一般而言,财政将利息补贴给银行,企业通常选择方法1进行处理,比较简便。 04企业收到贴息,税务如何处理? 1.增值税 根据增值税的定义,增值税是企业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及价外费用,以此为销售额缴纳税费,而财政贴息并非企业直接从购买方取得的款项,因此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2.所得税 取得财政贴息,是否要缴纳所得税? 财政贴息适用《会计准则-政府补助》,那就应当从将该政府补助区分为“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企业取得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政府补助,可作为不征税收入: (一)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 (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若企业取得的财政贴息不满足上述条件,应当按照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